腐蚀最好定义为金属与其环境之间的反应。已经确定了几种腐蚀形式,例如普通金属,点蚀金属和异种金属。在这些情况下,腐蚀机理被描述为一种电化学反应,由此电流从金属表面上的阳极位置流向阴极位置。如果允许此过程继续进行,则会对金属部件或金属结构造成昂贵的损坏。
通过使金属物体成为电路的阴极,可以通过阴极保护来保护金属结构免受电化学腐蚀。该电路的阳极可以由元素(例如锌,镁或铝)组成,该元素在电化学系列中比要保护的结构更具“活性”。
阴极保护只是常用的多种腐蚀控制方法之一,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情况。仅在控制与电解质(例如水)接触的金属结构上的腐蚀时有效。如果该结构被埋在土壤中,则潮湿的土壤将充当电解质。
使用阴极保护系统可节省大量维护,修理和更换成本。它已成功用于保护地上金属结构,地下管道和储罐,热交换器和船体等。
阴极保护–理论上
只要在电解环境中发生腐蚀,电流就会流过。电流的方向是从腐蚀穿过电解质的金属区域到金属的非腐蚀区域。发生腐蚀的区域称为阳极,不发生腐蚀的区域称为阴极。
分配电流方向的惯例被视为正电流,它与电子的流动方向相反。这是一个重要的区别,因为在某些科学领域中,电流定义为电子通过导体(金属)的流动。但是,在腐蚀科学中,电流可视化为带正电的金属离子流,该金属离子通过电解质从腐蚀池的阳极移动到阴极。
在阳极,带正电的金属离子溶解到电解质中。随着该溶解过程的继续,金属稳定地劣化。以铁为例,阳极处的化学反应为:
铁--->铁+2 + 2e-
铁—>亚铁离子+ 2个电子
在阴极,氢离子被电子流化学还原而形成氢气。该反应在酸性环境中容易发生。
2e- + 2H + —> H2(气体)
2个电子+氢离子—>氢气
如果存在溶解的氧气,则会在阴极产生氢氧根离子。
H2O + 2e- + 1 / 2O2-> 2(OH)-
水+ 2个电子+氧->氢氧根离子
然后可将在阴极形成的氢氧根离子(OH)与已溶解到阳极的溶液中的亚铁反应。它们结合形成氢氧化亚铁,这是在腐蚀表面上发现的非常常见的锈红色沉积物。
从阳极流向阴极的电流的驱动力取决于它们之间的电位差。阳极上有一个电位,趋向于将金属驱动到溶液中,并产生相关的阳极电阻。在阴极处,存在相似但较小的电极电势和阴极电阻。假设阳极电阻和阴极电阻大致相同,则电流将由电极电势的相对大小确定。如果阳极处的电势大于阴极处的电势,则电流将通过电解质从阳极流向阴极。该腐蚀电流由于金属溶解在电解质中而导致阳极的劣化。
电化学电路中的电流流动会产生化学效应,从而导致电极极化。金属离子在阳极处的积累降低了电极电势,从而降低了腐蚀池的驱动力。氢气在阴极处的积累增加了在阴极处的电阻,从而限制了电流的流动。这些反应会改变电流。电位的这种变化称为极化。极化作用起着限制腐蚀电流流动的作用,并且对腐蚀速率具有控制作用。
阴极保护的应用可阻止腐蚀电流的流动。当阴极的电势等于阳极的电势时,将没有电流流动并且腐蚀停止。
推荐阅读————————反渗透膜检测数据要看哪些